欢迎访问河南省招聘服务平台[www.zhaopinya.cn]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即(   )
A.《礼记》
B.《学记》
C.《论语》
D.《春秋》


2.新课程改革强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实现(   )的转变。
A.课程功能
B.课程内容
C.课程结构
D.课程评价


3.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环境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
A.创造力
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D.已有知识经验
E.好奇心


5.教育史上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6.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须依靠(   )
A.自学
B.训练
C.培训
D.教育


7.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的实施过程,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A.德育环境、德育内容
B.德育环境、德育目标
C.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德育环境、德育方法


8.班杜拉认为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A.认知—联结
B.替代性强化
C.观察学习
D.自我强化


9.在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践中,运用改变学生认知的技术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A.行为塑造法
B.团体心理辅导
C.系统脱敏法
D.理性情绪疗法


10.校本课程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校本课程开发须落实为相关的校本课程书面教材
B.应该加强一线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C.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借助校外专家的指导
D.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鼓励学校因校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
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