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 )决定的。
A.生产力
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C.文化
D.人口因素
3.下列哪位教育家系统阐述了自然教育思想( )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卢梭
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C.开展了班级工作
D.形成了正确的班级舆论
5.“总数N=50,样本容量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样本,同样50次。”这是采用了(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6.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则喜”,所反映的人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两极性
7.冒失轻率的人遇事不加考虑,只凭一时冲动鲁莽行事,草率地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他们不假思索,想及早摆脱内心的冲突。这是由于缺乏意志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某人行为主动性比较差,但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其气质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有“客体永久性”是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偷药其实不会对药剂师造成任何损失,而且他以后可以再把钱还给药剂师,如果他不想失去他的妻子,他就应该去偷药。儿童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
C.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D.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要求。
3.D【解析】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
4.D【解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C【解析】等距抽样适用于总体很大,样本较小,总体无中间层次结构的抽样。等距抽样的第一步是对总体所有元素编号,所编号码应该是连续有序的;第二步是计算每相邻两个入样元素的间隔距离;第三步是在第一间隔中随机确定第一个入样元素的号码;第四步则开始抽取入样元素。题干所述内容正是等距抽样的应用示例。
6.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心境。
7.B【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武断。草率武断的人懒于思考,滥下结论,行动鲁莽,轻举妄动。
8.C【解析】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9.A【解析】感知运动阶段的婴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客体永久性”的形成;(3)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4)延迟模仿的产生。
10.C【解析】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要求的满足,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儿童开始从不同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但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他们赞成偷药的原因是:海因茨偷药其实不会对药剂师造成任何损失,他以后可以再把钱还给他。如果他不想失去他的妻子,他就应该去偷药。他们反对偷药的原因是:药剂师并没有错,他只是跟其他人一样希望赚钱。而且海因茨的妻子在他出狱前可能会死,因而对海因茨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