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下列选项最可能是赝品的是:
A.拍摄于19世纪70年代的展示沙俄宫廷生活的照片
B.制作于明代末年,起矫正视力作用的眼镜
C.战国时期记录如何制作青花瓷的竹简
D.3000年前西亚赫梯人使用的铁器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第二步,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开始出现,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战国时期远在唐宋之前,不可能出现记载青花瓷制作方法的竹简,所以最可能是赝品。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俄罗斯帝国简称沙俄,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1547年,沙俄诞生;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沙俄灭亡。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并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因此,19世纪70年代有可能出现展示沙俄宫廷生活的照片。
B项:明代末年崇祯年间,苏州已经出现了制作眼镜的技师,可以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以适应人的视力要求。因此,明代末年有可能出现矫正视力的眼镜。
D项:安纳托利亚的赫梯人的冶金技术长时间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大约到了公元前十四世纪左右的赫梯新王国时期,赫梯人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铁器,因而赫梯人也是最先走进铁器时代的。因此,3000年前赫梯人是可能使用铁器的。
解题技巧:根据选熟不选生的原则,青花瓷是我们熟悉的内容,而出现时代与战国时期距离遥远。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提法,说明:
A.认识能够检验实践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认识过程呈螺旋式前进上升
D.谬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真理转化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
第二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变化,说明识是不断发展的,这样的发展呈现出前进性和上升的变化,即体现认识过程呈螺旋式前进上升。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表述错误,而是实践能够检验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项:表述错误,正确的理论才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项:题干和“谬论”无关。
3.(单选题)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在于: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压制知识分子
C.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焚书坑儒的影响。
第二步,“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而采取的一项文化措施。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措施都是新措施,这些东西都与儒家理念相悖。而当时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因此,秦始皇开展了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手段虽然激烈,但客观效果明显。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压制知识分子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之一,他希望借此来控制文化舆论。但其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项:区别对待古代文化只是焚书坑儒体现出来的表象,而非实质内涵。
D项:“焚书坑儒”后,思想得到统一,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它不是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
4.(单选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深夜两点是肝脏的排毒时间
B.胃属于五脏六腑中的“脏”
C.运动的最佳时间是下午四点
D.两眉间的位置称为“印堂”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常识并选择错误项。
第二步,五脏包括,肝、心、脾、肺、肾;六腑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胃属于六腑,不属于五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中医理论认为,肝脏的排毒时间为凌晨一点到三点。A项正确。
C项:人体体力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最佳运动时间是指进行体育运动的最佳时间,即下午3点至5点。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可在饭后两小时进行;中度运动应该安排在饭后一小时进行;轻度运动则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最合理,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峰。综合来看傍晚锻炼效果比较好。此外,人体在下午4:00到7:00之间体内激素的活性也处于良好状态,身体适应能力和神经的敏感性也最好。C项正确。
D项:我国中医通常把两眉间的位置称为“印堂”,这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穴位。D项正确。
5.(单选题)《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确定了首都核心区“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两轴”指的是中轴线和:
A.金融街
B.两广路
C.长安街
D.平安大街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第四节空间布局中,确定了首都核心区“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两轴指长安街和中轴线,长安街以国家行政、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展示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现代文明魅力。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中,一城指北京老城。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使之成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一环指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线。建设展示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化首都风貌的公园环。二环路内强化中央政务功能保障,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引导二环路以外各片区存量资源优化利用,保障首都功能。
6.(单选题)中国故事中常会写到一些历史事件,如: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②“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以上诗句中的历史事件,按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
第二步,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描述的是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②“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描写的是明末清初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自杜甫《蜀相》,意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发生在东汉末年。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
因此,选择C选项。
7.(单选题)关于我国国土资源基本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总量多、人均少
B.质量比较好,但利用效果不理想
C.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
D.平地少,山地多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各地历史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并不是效果不理想。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我国国土资源绝对数量大,种类齐全,其中有不少在世界上居优势地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A项正确。
C项: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显著。中国东南部季风区土地生产力较高,目前已集中全国耕地与林地的92%左右,农业人口与农业总产值的95%左右,是中国重要的农区与林区,而且实际也为畜牧业比重大的地区。C项正确。
D项:中国是多山国家。据粗略估算,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9%,平地约占31%。D项正确。
8.(单选题)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直接转化为内能
B.煮饭、烧水时主要是运用热传导方式进行传热的
C.使用炉灶炒菜时,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外焰温度高
D.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降低了水的沸点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知识。
第二步,火焰分为三层:
①内层:深蓝色火焰,因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温度最低,有还原作用,称焰心或还原焰。
②中层:深红或浅黄色火焰,明亮。温度比内层高,称内焰。
③外层:无色,因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温度最高,有氧化作用,称外焰或氧化焰。
焰心、内焰和外焰,火焰的温度由内向外依次增高。所以使用炉灶炒菜时,要使锅底放在温度最高的外焰。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微波加热技术与传统加热方式不同,它是通过被加热体内部偶极分子高频往复运动,产生“内摩擦热”而使被加热物料温度升高,不须任何热传导过程,就能使物料内外部同时加热、同时升温,加热速度快且均匀。应该是“内部分子的往复运动”而不是“直接转化”。A项错误。
B项: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热量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的方式叫做热传导。热对流只能发生在流体(气体和液体)之中,且必然同时伴有流体本身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导热作用。应该是“对流方式”而不是“热传导”。B项错误。
D项:高压锅内压强大,升高了水的沸点。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食物就熟得越快。应该是“沸点变高”而不是“沸点变低”。D项错误。
9.(单选题)下列成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一字千金 ②三顾茅庐 ③四面楚歌 ④黄袍加身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第二步,①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一字千金反映的是战国末期的事件。②三顾茅庐出自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顾茅庐反映的是三国时期的事件。③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四面楚歌反映的是秦朝末年的事件。④黄袍加身出自《宋史·太祖本纪》。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其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黄袍加身反映的是宋朝初年的事件。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为①③②④。
因此,选择A选项。
10.(单选题)下列各项所描写的人物中,与其他三项不处于同一阵营的是∶
A.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于唐朝诗人杜甫的《蜀相》,意思是诸葛亮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C项属于蜀国阵营。其他三项均属于吴国阵营。C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出自于宋代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意思是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开国君主,属于吴国阵营。A项不当选。
B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出自于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意思是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周瑜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属于吴国阵营。B项不当选。
D项:“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出自于唐朝诗人孙元晏的《吴·鲁肃》,对应的是鲁肃。鲁肃,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五年,在周瑜的引荐下,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属于吴国阵营。D项不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