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招聘服务平台[www.zhaopinya.cn]  
1.《左传•恒公二年》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据此推断正确的有( )。
①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②体现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③最高执政集团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形成了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开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家天下确立之后,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①错误;材料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家国体制,这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②正确;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错误;西周宗法分封体制下,形成了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④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
##结束##

2.战国时代,各国君主对于任职官吏的报酬普遍采用了支付俸禄的方式,官吏俸禄根据官职的大小、职责轻重而给予一定数额的粮食或金银。各国还形成了对官吏进行监督、考核和赏罚的年终考绩办法。这反映了当时( )。
A.世卿世禄已经废除
B.官僚制度日益成熟
C.君主集权渐成趋势
D.尊卑等级得到强化##开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战国时期的政治。依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实行俸禄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官吏的控制,说明当时君主集权渐成趋势,故C项正确;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故A项错误;B项中的“成熟”无法从材料中体现,而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尊卑等级,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
##结束##

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
A.西周时期
B.北魏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开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两税法。根据所学,唐德宗建中元年推行的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D正确,排除ABC。故本题选D。
##结束##

4.汉武帝时,一方面广泛征召儒生们到中央和地方任职,另一方面又重用被称为“酷吏”的法术之士;还出现了儒生多习法律,酷吏缘饰儒术的新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B.无为而治理念的废止
C.儒家法家之争的终结
D.儒法并重方略的推行##开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武帝时期的儒学。根据材料,汉武帝时一方面重用儒生,另一方面又重用法术之士,同时当时“儒生多习法律,酷吏缘饰儒术”,这反映了当时既重儒又重法的治国方路,故本题选D。
##结束##

5.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C.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戏曲的精华##开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选项A应该是草书特点;选项B中元曲应为现实主义;选项D中京剧正是形成是在道光年间。故本题选C。
##结束##

6.有学者认为:清军入关后,新的专制主义集权重新建立,它打破了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重新回到传统统治体系中,失去了蜕变的机会。其中“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指( )。
A.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B.郑和船队开启世界远航之旅
C.欧洲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
D.经济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A、B、C分别发生于思想、外交和科技领域,均不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排除;根据材料可知,这里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指经济领域的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故本题选D。
##结束##

7.清初的密折制度规定,皇帝特许的官员可以将相关政务、人事等方面的第一手情况“密折奏事”,由专人送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这一制度的推行( )。
A.确保了官员呈递奏折的权利
B.消除了臣下与君主间的隔阂
C.利于皇帝严密掌控行政体系
D.建立起近代文秘制度的雏形##开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清朝政治制度。密折制度的实行并不是确保了官员呈递奏折的权利,A项错误;消除了臣下与君主间的隔阂说法绝对,B项错误;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使得皇帝对行政体系的掌控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密折制属于封建君主集权的体现,不是近代文秘制度的雏形,D项错误。故本题选C。
##结束##

8.明清时期,诸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等诗句颇为流行,深入到千家万户,即使是不识字的妇人孺子,亦莫不知晓。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科举考试制度影响深远
B.文化专制政策得到强化
C.功利教育现象日趋严重
D.家族本位观念根深蒂固##开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材料“暮登天子堂”“一举登科日”和“深入到千家万户”说明科举考试制度影响深远,故A项符合题意;B项材料“诗句颇为流行,深入到千家万户”说明是科举的观念,不是政府政策,B项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即使是不识字的妇人孺子,亦莫不知晓”说明是社会观念,不是教育结果,C项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暮登天子堂”和“锦衣归故里”描述的都是个人,不是家族,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结束##

9.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意图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五处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开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都有利于打开中国市场,③④正确,C正确;割地、赔款不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意图,排除①②,故排除A、B、D。故本题选C。
##结束##

10.《孔子改制考》为维新派找到了变法革新的依据,同时也遭到守旧者的猛烈攻击。张之洞因康有为倡言“孔子改制”而一改先前对康有为的支持,王先谦、叶德辉等人更是对此书大加攻击。这说明《孔子改制考》( )。
A.动摇了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B.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C.宣扬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D.触及守旧势力的经济利益##开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运动。《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主张予以抛弃,这就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故A错误;《孔子改制考》引起了守旧者的猛烈攻击,从侧面说明了它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故B正确;《孔子改制考》并未宣扬君主立宪的主张,故C错误。《孔子改制考》是在思想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不是触及守旧势力的经济利益,故D错误。故本题选B。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