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2.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
B.学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3.“小明既聪明又勤奋”,该评价涉及的心理现象是()
A.气质和意志
B.能力和性格
C.能力和气质
D.性格和气质
4.电影、电视、儿童故事中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他们在行为背后所隐示的勇敢、智慧、正义等性格,旨在引起儿童的()
A.直接模仿
B.综合模仿
C.象征模仿
D.抽象模仿
5.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应具有()
A.双重性
B.多样性
C.示范性
D.标准性
二、判断题
1.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2.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强。()
3.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4.高原现象是动作技能练习时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可以随着坚持练习而克服。()
5.慎独是指通过自我批评、自我解剖,以达到自我否定、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目的。()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D【解析】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通过班主任,学校可以强有力地管理基层学生集体,更好地发挥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
3.B【解析】“聪明”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智能,故这属于能力。性格结构分四个部分:(1)性格的态度特征。它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例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2)性格的意志特征。它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它是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4)性格的理智特征(认知特征)。它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勤奋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因此,本题选B项。
4.C【解析】班杜拉认为,模仿有四种不同的方式:(1)直接模仿,即最简单的模仿学习方式;(2)综合模仿,即较复杂的模仿学习方式;(3)象征模仿,指学习者对楷模人物所模仿的不是其具体行为,而是其性格或行为所代表的意义;(4)抽象模仿,指学习者观察学习所学到的是抽象的原则,而不是具体行为。由此可知,题干所述为象征模仿。
5.C【解析】题干所述说明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为学生做出榜样,发挥表率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二、判断题
1.√【解析】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2.×【解析】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
3.√【解析】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每种属性基本只依赖一种感觉器官;而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因此,需要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4.×【解析】高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并非必然出现高原现象。如果技能结构比较简单,又没有造成学生高原现象出现的原因,那么就不会出现高原现象。故题干说法错误。
5.×【解析】“慎独”一语最早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慎独”用我们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题干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