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2.()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A.遗传素质
B.教育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环境
3.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A.正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一些心理学家提出的主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B.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乌申斯基所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C.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东岳翻译自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D.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张
5.李老师在学校晨读期间,让学生夏某到校外为自己买早点,夏某不幸遭遇车祸。事故责任应由()
A.李老师全部承担
B.车祸肇事方承担
C.李老师和车祸肇事方共同承担
D.学校全部承担
二、多选题
1.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有()
A.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B.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
C.强化学生的学习
D.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E.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A.科技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小组活动
D.社会活动
E.个别活动
3.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把能力分为()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模仿能力
D.创造能力
E.认知能力
4.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有()
A.改变事件的发生
B.倾诉与哭泣
C.升华法
D.放松法
5.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实施义务教育。
A.农村地区
B.城市地区
C.沿海地区
D.民族地区
E.偏远地区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C【解析】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它弥散于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因而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所以C项正确,A、D项错误。课程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针对性。B项表述错误。
2.C【解析】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3.A【解析】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又称常态分布。
4.B【解析】1877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C【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题干中,李老师在学校晨读期间,让学生夏某到校外为自己买早点,从而造成学生夏某遭遇车祸,这是由教师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造成的,故对于该事故李老师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车祸肇事方作为事故的加害者,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本题答案选C项。
二、多选题
1.ABD【解析】C项属于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E项属于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
2.BCE【解析】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活动属于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3.AB【解析】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4.BCD【解析】调整好情绪可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思想情绪。调节情绪的方法有:(1)合理地宣泄;(2)转移注意力;(3)积极的自我暗示;(4)自然陶冶法;(5)想象放松法;(6)深呼吸身心放松法;(7)升华法;(8)培养美好情感。所谓宣泄就是把不良的情绪能量通过一定渠道释放掉,以缓冲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宣泄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倾诉、哭泣、书写、运动、找模拟物品出气等多种形式发泄心中的压抑。故B、C、D三项符合。
5.A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