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是一个被广泛传颂的盛世,不仅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也是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在“文景之治”时期的读书人,不可能看到的书籍是:
A 《吕氏春秋》
B 《孙子兵法》
C 《世说新语》
D 《诗经》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C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所以《世说新语》在“文景之治”时期不可能看到。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在“文景之治”时期可以看到。
B项:《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在“文景之治”时期可以看到。
D项:《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在“文景之治”时期可以看到。
2.(单选题)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 舍己为人
B 不徇私情
C 忠耿正直
D 大义灭亲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C
第一步,本题考查京剧知识。
第二步,京剧脸谱颜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黑色脸谱,含褒义,表示忠耿正直、铁面无私、忠勇,或粗率莽撞的人物性格。黑色脸谱代表人物有包拯、张飞、李逵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是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中“净”的面部绘画。京剧脸谱的色彩、含义及代表人物如下:
红色——表现忠义、耿直、有血性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忠耿正直、刚直不阿的人物性格。如:包拯。
白色——表现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性格。如:曹操。
绿色——表现顽强、暴躁的人物性格。如:徐世英。
黄色——表现枭勇、暴躁的人物性格。如:典韦。
紫色——表现肃穆、稳练、沉着的人物性格。如:张郃。
金色、银色——表现威武庄严的人物性格,一般是各种神怪形象。
解题技巧:本题可采用包容选项法排除A、B、D选项,“舍己为人”“不徇私情”“大义灭亲”都是正直无私这一品质的具体表现,不能直接指代人物的性格特征。
3.(单选题)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小阳春”是指立冬至小雪之间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天气
B 霜降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此后冷空气逐渐频繁南下
C “乍暖还寒时候”用来形容的是雨水节气前后天气变化不定的特点
D 谷雨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增多,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B
第一步,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白露是北半球昼夜温差最大的时间。(注:也有说法“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选项不严谨,有争议,了解知识点即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小阳春,时节气候名,指的是孟冬(立冬至小雪节令)期间一段温暖如春的天气,在此期间一些果树会开二次花,呈现出好似春三月的暖和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之说。A项正确。
C项:“乍暖还寒时候”出自于李清照的《声声慢》,表示冬末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用来形容雨水节气前后天气变化不定的特点。(注:也有说法“乍暖还寒时候”描述的是秋天。选项不严谨,有争议,了解知识点即可)
D项: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正是播种的好时机。D项正确。
4.(单选题)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以本纪、世家、列传来记载历代王朝与人物。对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史记》作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传记被列入:
A 本纪
B 百官公卿表
C 世家
D 列传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C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陈胜虽然出身雇农,但是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因此司马迁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即“陈涉世家”。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5.(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贤才能臣辅佐国君建立霸业。关于这些贤才能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管仲辅佐齐桓公,助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任霸主
B 百里奚被称为“五羖大夫”,辅助秦穆公称霸诸侯
C 文种辅佐越王勾践,助其灭掉吴国,使越国盛极一时
D 孙叔敖辅佐楚怀王独霸南方,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D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孙叔敖是古代为官清正廉洁的典范,被后世视作东周列国名相。孙叔敖,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邑人,历史上治水名人。孙叔敖后官拜令尹,施教于民,布政以道,以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辅佐楚庄王独霸南方,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所以,孙叔敖辅佐的是楚庄王而不是楚怀王,D项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任霸主的人是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是法家代表人物,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得到鲍叔牙推荐,任用管仲为齐国国相。管仲拜齐国国相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最终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百里奚是春秋时期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又称“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称霸,对以后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形成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文种是春秋末年越国的一位名臣,越国被吴王夫差灭掉后他和范蠡一起辅佐越王勾践历尽艰辛励精图治,终于灭掉了吴国,使越国盛极一时。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6.(单选题) 如果想重温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具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应当参观:
A 忻口战役纪念馆
B 百团大战纪念馆
C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D 平型关战役纪念馆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B
第一步,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第二步,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1941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与题干信息一致,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忻口战役发生在1937年,是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地区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著名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军事上相互配合的成功案例。
C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也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D项: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的指挥下,击败了日军,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是抗战以来我党指挥的首次大捷。
7.(单选题) 讲述宋史时,“燕云十六州”是绕不开的话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周世宗柴荣北伐时收复了部分州
B 澶渊之盟正式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
C 高梁河之战使北宋失去了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
D 燕云十六州是我国北方以幽州和云州为中心的十六个州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B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辽国求援。辽国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石敬瑭按照辽国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故五代时期石敬瑭正式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澶渊之盟是中国宋代和辽代之间的一次重要外交事件,发生于北宋时期,双方在澶州签订了一份和约,结束了两国长达二十年的战争。B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显德六年,柴荣北征辽朝,连克三关三州,但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后去世,年仅三十九岁。选项A表述正确。A项正确,排除。
C项:高粱河之战是宋军为夺取幽州,在高梁河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宋太宗为夺回燕云十六州,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一举夺取幽州。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急令精骑增援。辽军反击,宋军三面受敌,全线溃退。此次战争是五代十国时期结束以后的一场重要战争,结束了宋朝统一的步伐,使北宋失去了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选项C表述正确。C项正确,排除。
D项:燕云十六州,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选项D表述正确。D项正确,排除。
8.(单选题) 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影视片段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岳飞激愤地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 隋炀帝笑曰:“择日朕将乘龙舟巡游大运河,众爱卿同往。”
C 李白大声疾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 戚继光慷慨陈词:“此番出兵,责任重大,必将扫平倭寇。”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A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南宋”是指靖康之耻后宋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是用以区别以开封为都的北宋时期的历史称谓。这一称谓是后世对其进行的划分,当时人并不会称自己是“南宋子民”。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姓疏浚河道,修建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卿这个词,自古就有,比如对于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比如对人的敬称,比如长辈称呼晚辈,都可以。从唐朝开始,君主称呼臣民才成为定制,但你不能认为,唐朝之前这种称呼没有。所以,在隋朝,这种称呼也可以,是有可能的。该项符合史实。
C项: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该项符合史实。
D项: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曾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他所带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该项符合史实
9.(单选题) 《周礼》云:“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曰:“马实龙精。”在古人心目中,马具有龙性,奔腾不息的龙马精神更是中华文化积淀中最宝贵的部分。据《尚书》记载,根据黄河龙马背负图纹画出八卦的是:
A 黄帝
B 神农
C 燧人
D 伏羲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D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
第二步,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他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受黄河中龙马负图的启发,创造了八卦。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B项:神农即炎帝,中国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关于神农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战国以后。被世人尊称为“药祖”“五谷先帝”“神农大帝”“地皇”等。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教人医疗与农耕。
C项: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列三皇之一,尊称“燧皇”。
D项:伏羲亦称牺皇、皇羲、太昊,位列三皇之一,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第10题:
我国有悠久的酒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酿造出多种被誉为“神品”、“琼浆”的酒类珍品。下列关于各类酒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酒有杀菌、去腥、防腐作用,可用于医药
B. 啤酒具有清心、提神的作用,可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
C. 红酒有助于防动脉硬化,还可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
D. 黄酒有助于通经络、厚胃肠、养脾扶肝、增进食欲、消除疲劳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释】:
A选项说法正确,白酒的成分就是乙醇,所以白酒有杀菌、去腥、防腐作用,可用于医药(医用乙醇:75%的乙醇水溶液),B选项,啤酒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具有清新、提神的作用。适量饮用可减少过度兴奋和紧张情绪,并能促进肌肉松弛,啤酒中以可溶原硅酸(OSA)形式存在的硅,一半可被身体吸收。硅对骨骼及结缔组织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B正确;C选项,红酒中的多酸含量相当多,所以人们一直认为红酒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极好的作用,有助于防动脉硬化和早老性痴呆症等疾病,但并不具有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C说法错误;D选项,黄酒味甘苦、性辛温、有小毒,主要作用是行药势、通经络、温脾胃、散湿气,热饮能活血、利小便。所以黄酒有助于通经络、厚胃肠、养脾扶肝、增进食欲、消除疲劳。正确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