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招聘服务平台[www.zhaopinya.cn]  
1. 态度的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2.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主张从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柏拉图
C.诺笃尔普
D.涂尔干


4.人的生命中枢是( )。
A.后脑
B.脑干
C.前脑
D.延脑


5.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 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的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机遇


7. 中国选士制度的演变是( )。
A.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察举制
C.科举制 察举制 提拔制
D.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8.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9.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10.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