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概念。有人认为,教育目的由四个层次构成:(1)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其中,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题干所述符合教学目标的概念。故本题选A项。
2.B【解析】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靠本校的教师或本校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因此,学生可以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制。
3.B【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故答案选B项。
4.C【解析】本题考查直接教学的内涵。直接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直接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
5.B【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者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会导致原有法律关系的变更。
二、多选题
1.AC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古代东西方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有:(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更加丰富;(4)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故A、C、D项属于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B项属于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2.BCD【解析】本题考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其基本内涵为:(1)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校教育能力和教育精神的建设,为了学校文化的提升。(2)在学校中。学校的发展只能在学校中进行,只有植根于学校的生活、贯穿于教学的过程,并被所有教师所认同、所追求的改革才能沉淀为学校的血肉、传统和文化。(3)基于学校。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校长和教师。
3.AC【解析】本题考查与意志品质相反的不良品质。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为任性和怯懦。故答案选A、C两项。B项优柔寡断是缺乏果断性的意志品质,故排除;D项动摇性是缺乏坚持性的意志品质,故排除。
4.AB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理论。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关系理论(关系转换说)。故答案选A、B、D三项。C项,多元智力理论属于智力结构理论,故不选。
5.ACD【解析】课堂导入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